華聲在線7月17日訊(記者 徐典波 通訊員 艾會秋 吳友良)汨羅江畔,周末有約。7月15日晚,“強國復興有我-共創文明平江”平江縣2023年非遺文藝街頭展演活動拉開序幕,各類非遺文藝活動在該縣街頭輪番登場,將縣城裝扮得格外熱鬧,讓市民和游客領略非遺“活化石”之美。
平江民歌聯唱《最愛平江調》、花鼓小調《瓜子紅》、絲弦《黃金十六兩》、花燈戲《京城進寶》、《紫金瓶》等平江非遺節目輪番上演,觀眾時而和著音樂的節拍翩翩跳舞,時而拿出手機定格美好畫面,時而報以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。當戲劇被帶入到實景,當歌聲流淌至耳畔,平江夜色下的公園、廣場仿若最浪漫的舞臺,將那些生活的瑣碎和城市的喧囂映襯得分外可愛柔和。
夏至已至,美好恰逢其時,美妙的文藝時光也如約而至。自由炫酷的街舞、婉轉悠揚的古箏演奏、深切動情的演唱……日影西斜,華燈初上,在平江各廣場、公園進行的街頭藝術表演,吸引眾多市民駐足欣賞?!芭既诲忮说慕诸^藝術表演,為這趟休閑娛樂之旅添上一段美好的回憶?!眮碜蚤L沙的游客張林生表示,自己去過很多地方旅游,但能同時能免費欣賞到非遺節目機會不多。
非遺被譽為“活化石”。作為非遺大縣的平江,現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1項、省級代表性項目5項、市縣級代表性非遺項目30項。此次非遺文藝街頭展演活動覆蓋面廣,涵蓋傳統音樂、傳統舞蹈、傳統戲劇、曲藝、傳統體育、傳統技藝、民俗等諸多非遺類別,用豐富的非遺展示展演,讓市民、游客在街頭感受非遺文化的魅力,領略前人的智慧、體驗非遺傳承人的匠心精神。
近年來,平江縣不斷加大非遺保護與傳承的力度,對非遺項目進行創造性轉化,增強非遺傳承力度,讓非遺融入當代生活。平江文旅人汲取本土文化為創作源泉,深入挖掘“非遺”資源優勢,以非遺撬動文旅融合創新,中華九龍舞展演、伏羲八卦竹龍舞、平江山歌和皮影戲等非遺項目吸引了無數游客來平江體驗。
據悉,平江縣2023年非遺文藝街頭展演活動將持續至11月30日,于每周星期五、星期六晚在公園、廣場等處精彩“上演”,以優質的公共文化服務,讓轄區群眾享有更加充實、更為豐富、更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生活。
新聞多一點:
2023年非遺文藝街頭展演活動安排
活動時間:
7月14日-11月30日 每周五、周六晚19:00-21:00
活動內容:
以街頭文藝快閃,露天文藝演出等表演形式進行演出
活動地點:
【汨羅江-沿江風光帶】
1、天岳廣場-萬匯中心景觀橋處
2、四柱路與魯肅路交匯處(九龍舞浮雕處)
3、連云路頂彗教育對面(那山、那人、那狗浮雕處)
4、將星大酒店對面電力廣場
5、簡青大橋下健康主題公園造型后
6、懷甫路界山廟廣場
7、汨水大橋下足球場處
8、屈子路河邊遮陽棚處